通信原理 --(5)数字基带传输

通信原理 —(1)绪论
通信原理 —(2)信道
通信原理 —(3)模拟调制技术
通信原理 —(4)模拟信号数字化
通信原理 —(5)数字基带传输
通信原理 —(6)数字频带传输
通信原理 —(7)最佳接收
通信原理 —(8)同步

一、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

1. 引言

数字基带信号: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,所占据频谱从零频或低频率开始
如果传输数字基带信号?
(1) 数字基带传输: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在信道上传输
(2) 数字频带传输:数字基带信号经载波调制后在信道上传输

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

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

2. 几种基本的数字基带信号

(1) 单极性 (不归零) 波形

有直流成分
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

(2) 双极性 (不归零) 波形

01 等概时,无直流成分
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

(3) 单极性归零波形

可以直接提取定位信息

(4) 双极性归零波形

通过全波整流电路之后,可以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

(5) 差分波形

传号差分:幅值为 1 的时候跳变
空号差分:幅值为 0 的时候跳变
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,特别是在相位调制系统中用于解决载波相位模糊的问题

(6) 多进制波形

3.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

(1) 数学推导

M 进制基带信号的表示式:$s (t) = \sum_{n=-\infty}^\infty a_n g (t - nT_s) $

频谱:$\displaystyle \Phi_{ss}(f) = {\sigma_a^2 \over T_s}|G (f)|^2 + {m_a^2 \over T_s} \sum_{n=-\infty}^\infty |G (mf_s)|^2 \cdot \delta (f - mf_s)$
(a) 连续谱
连续谱的形状由脉冲波形 $g (t)$ 频谱决定,信息序列 ${a_n}$ 的方差起加权作用,连续谱可确定频谱的带宽。
可以通过设计 $g (t)$ 来得到 $s (t)$ 的频谱特性(基带成型滤波器的设计)。
(b) 离散谱
离散谱是否存在取决于 $m_s$ 和 $G (mf_s)$
如果 $mf_s$ 处存在离散谱线,可以用来提取码元同步信息

(2) 各种频谱

(a) 单极性非归零码 NRZ

(b) 单极性归零码 RZ

(c) 双极性 NRZ(0、1 等概)

结论:

  • 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带宽主要依赖单个码元波形的频谱函数 $G (f)$。
    时间波形的占空比越小,占用频宽越宽。
  • 若以谱的第 1 个零点计算,$NRZ (\tau = T_s)$ 基带信号的带宽为 ${1 \over \tau} = f_s$;
    $RZ (\tau = T_s/2)$ 基带信号的带宽为 ${1 \over \tau} = 2f_s$。
    $f_s = {1 \over T_s}$ 是位定时信号的频率,它在数值上与码元速率 $R_B$ 相等

二、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和码间串扰

1.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

(1) AMI 码

问题:连 0

(2) $HDB_3$ 码

克服了 AMI 码的不足

(3) 数字双向码 (曼彻斯特码)

优点:有丰富的定时信息,且没有直流分量
缺点:占用带宽加倍,使频带利用率低

(4) 密勒码 (延迟调制码)

(5) CMI 码 (传号反转码)

(6) 块编码

(a) nBmB 码:将 n 个二进制码变换成 m 和二进制码
双向码、密勒码、CMI 码都可以看作 1B2B 码
提供了良好的同步和检错功能,但带宽增大
(b) nBmT 码:将 n 个二进制码变换成 m 和三进制码

2. 数字基带传输中的码间串扰

(1)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过程




产生无码的原因:信道噪声、码间串扰

(2) 码间串扰 (ISI)

系统传输特性不理想,导致前后码元的波形畸变并使前面波形出现很长的拖尾,
从而对当前码元的判决造成干扰。

(3) 码间串扰的定量分析



问题:$H (f)$ 满足什么条件,输出信号 $y (t)$ 无码间串扰,判决正确,恢复发送序列的估计序列 ${a_n’}$?

三、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

四、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与眼图

五、部分响应系统

六、均衡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