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5 科技新聞
Google:淘汰第三方 Cookie 後,不會採用新的追蹤用戶技術
Google:淘汰第三方 Cookie 後,不會採用新的追蹤用戶技術
Verizon 敲定以 50 億美元出售 Yahoo、AOL 給私募股權公司阿波羅
Verizon 以用戶數計算,是美國最大的行動通訊電信商。2015 年收購 AOL,
2017 年再買下 Yahoo,買這兩家公司總計花費 Verizon 逾 90 億美元。
Verizon 敲定以 50 億美元出售 Yahoo、AOL 給私募股權公司阿波羅
Verizon 的數位媒體事業部門去年沒有達成 100 億美元的年度目標營收;而在 2018 年,Verizon 已減記大約 45 億美元的該事業部門價值。如果順利賣掉數位媒體資產,獲得的現金將用來支應 Verizon 確保 5G 頻譜執照。針對 5G 頻譜執照,Verizon 計畫今年投入 530 億美元經費。
《Starbucks, a Tech Company》
最近科技分析師 Mario Gabriele 寫了一篇長文《 星巴克,一家科技公司 》(Starbucks, a Tech Company),回顧星巴克從賣咖啡到做行動支付的歷程。
從 1987 年至 2000 年,星巴克搭上美國經濟快速成長、消費力爆發的風口,不斷擴張。美國人受夠了一成不變的鋁箔包與即溶咖啡,渴望更多元的異國餐飲。而大城市的年輕人需要家與工作之外的休閒場所,又不想去傳統的酒吧或餐廳,正需要星巴克自我定義的「第三空間」(the Third Place)。
NFT 世代再寫歷史,Cryptopunk 頭像在佳士得以 4.7 億成交
佳士得今日拍賣會售出一組 NFT 商品,內容是 9 顆 Cryptopunk 人頭,最終以 1,696 萬美元成交,約新台幣 4.7 億元。
每一個 NFT 代表一組寫入區塊鏈中的紀錄。NFT 類似比特幣、以太幣等;差別在於比特幣可以彼此等值互換,但每一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NFT 世代再寫歷史,Cryptopunk 頭像在佳士得以 4.7 億成交
Gojek 與 Tokopedia 合併
印尼的共享與外送平臺 Gojek,以及當地的電子商務龍頭 Tokopedia 在 5/17 宣布,它們已整併成 GoTo Group,這不僅是印尼最大的併購案,GoTo Group 也成為印尼最大的科技集團,估計整併後的 [估] 值為 180 億美元,並將持續擴大其經營規模。
GoTo 與最大對手 Grab 都將是「外送+電商+支付」的三位一體。與新加坡另一巨擘 SEA 鼎足而三。SEA 的三大業務分別是遊戲代理(Garena)、電商(蝦皮)與支付。這三大巨頭都號稱要邁向「超級 app」(Super app),也就是涵蓋消費者生活所有需求的 app。
事實上合併的真正目標是盡快去美國上市。彭博於二月份報導,Gojek CEO Andre Soelistyo 身負重任,必須在上市時達成 300 - 400 億美金的市值。這也是 Grab 於 4 月份宣布打算在美國上市的市值。兩家獨角獸看著 SEA 於 2017 年在美國成功上市,至今仍是東南亞最大的科技公司,肯定是心嚮往之。
專門製作虛擬化身(avatar)的新創 Genies 最近完成 6,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
美國廣告授權公司 Veritone 宣佈推出聲音平台
今天該公司推出一新的平台叫 Marvel.ai,讓創作者與媒體人能建立聲音的深偽(deepfake)複製品並開放授權。
有了 Marvel.ai,任何人都能創造其嗓音的擬真複製品,並且隨其高興授權。當名人 Y 正在睡覺時,其聲音可能正努力的工作,錄製廣播節目、讀有聲書等等。創辦人甚至說平台可以「復活」已死之人的聲音,只要有足夠的聲音紀錄能訓練人工智慧。
用戶首先要對著電腦說各種語句,讓人工智慧學習。最終建立一個聲音模型,就可以開放授權使用。Veritone 進一步打算將服務做得像 AWS 一樣,任何人都能以及授權自己的聲音模型。Veritone 也將推出聲音模型的交易市場。
當表情與聲音都能深偽,人們如何確認線上的互動是「真實」還是「複製」?可能還是要靠 NFT。NFT 可以證明一段數位紀錄是獨一無二的。
華納媒體與 Discovery 合併
AT&T 宣布與 Discovery 達成協議,未來將由 AT&T 旗下華納媒體(WarnerMedia)與 Discovery 合併成為全新公司,將鎖定全球串流影音內容市場。
華納媒體與 Discovery 雙方均認為,合併後可提升在全球規模的串流影音服務發展機會,藉此與 Netflix、迪士尼在串流影音市場競爭。
合併後的新公司 . . . 包含原本在華納媒體下的 HBO、華納兄弟影業、DC Comics、CNN、卡通頻道,以及透納廣播公司旗下 TNT、TBS 頻道,連同 Discovery 所有 HGTV、Food Network、Eurosport、TLC 節目內容與動物星球頻道內容,都會成為新公司持有資產。
目前新華納集團包含以下內容:
故事類:HBO、華納兄弟影業、TNT、TBS、卡通頻道
非故事類(綜藝、紀錄片、實境秀):HGTV、Food Network、TLC、動物星球
即時新聞:CNN
即時體育:Eurosport
IP:DC Comics(漫畫部門)
由台灣政務委員唐鳳協助建置的「1922 簡訊實聯制」系統(5/19 推出)
只要掃碼即可傳送簡訊至 1922 的功能,只要商家進行 QR Code 的申請,民眾只需要掃碼、傳送簡訊即可,「簡單來說,顧客端什麼都不用做,就是掃碼、傳簡訊。」
彭博記者 Tim Culpan 在推特上錄影盛讚
g0v 零時政府的工作紀錄
5/17 由 1922 中華電信、emask 關貿、疾管家三單位一起開發系統,5/18 完成測試,5/19 開記者會推出。
中華電信應該是負責 SMS 簡訊架構。關貿公司開發了口罩實名制的註冊系統,是店家 QR Code 的基礎。宏達電的 DeepQ 團隊開發了防疫團隊的 LINE 官方帳號「疾管家」。台灣網路認證公司(TWID)應是負責 手機的認證。
Google I/O 開發者大會(5/18-5/20)
工作軟體 Google Workspace
人工智慧模型 MUM 與 LaMDA
Google Shopping
總的來說,Google 的人工智慧持續進展,亮點不斷;但在商業上仍然缺乏切入點。
或許這樣的速度最符合 Google 喜歡埋頭研究的學術風格。
在桌機時代,靠著關鍵字廣告與廣告交換網(ad network)等,Google 成為了網路霸主。但在手機時代,人們需要的是 Facebook,以及 Whatsapp、LINE、WeChat 等即時訊息 app。訊息平台逐漸取代作業系統平台。在營收上,Google 今年的廣告收益仍然創新高,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;但竄最快的是 Facebook。
校正回歸與規模化(5/22)
台灣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於 5 月 22 日首次表示,每日的確診數需「校正回歸」,引發熱議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受訪時解釋,校正回歸病例定義是個案採檢通報後,因檢體運送、實驗室量能、無法及時登打檢驗結果等因素,未於 2 天內完成檢驗結果報告的個案。近日因登打系統造成確診個案資料未成功上傳,延遲收到數據,為真實呈現疫情,才會使用校正回歸。
當然校正只是治標。治本是要抒解「塞車」,提高檢驗供應鏈的產量。許多人因此質疑台灣政府為何沒有「超前部署」,在疫情擴大前提高檢驗的產量?
當一個系統高度追求效率,就容不下冗餘,無法處理突然飆升的需求。然而在需求尚未出現前投資,看起來就是浪費,犧牲了其他當時看來更急迫的任務,例如遊說採購疫苗、紓困企業、增加病床等等。
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,會先朝向 3 大規劃前進:先簡化通報程序,再來徵招生技業者,提供核酸檢驗器材,並且每家採購儀器最高補助 500 萬元。最後最重要的,就是增加醫護志工。這暗示瓶頸在流程、器材跟人才。
引起醫檢師不滿:為何需求突然提高,政府的作法不是提高價格 (醫檢師薪水),而是破壞執照制度,擴大供給?
但事實是:培養醫檢師緩不濟急,而既有的醫檢師似乎也無法滿足飆升的檢驗需求。
所以核心問題就是:如何擴大人力服務的供給?
其實可以參考 Uber 替代計程車司機的過程。就是三個步驟:拆分、替代以及外包。
要快速擴大檢驗鏈的供給,就要將檢驗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拆開,將可以自動化的部分交給電腦。將可以外包的部分交給「無執照人士」。只保留最專業,通常也最高風險的部分給有執照的醫檢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