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(尼采)

弗里德里希・尼采(Friedrich Nietzsche, 1844-1900),德国哲学家、古典学家,19 世纪的天才思想家之一。尼采 24 岁当上大学教授,34 岁因病退休,44 岁精神崩溃,在 20 年的写作生涯中,创作了大量批判基督教和理性主义的著作(如《悲剧的诞生》《快乐的科学》《道德的谱系》《善恶的彼岸》《偶像的黄昏》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《敌基督者》等),堪称西方哲学和宗教传统尖锐的批判者,对 20 世纪的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查拉图斯特拉是谁?

历史上的查拉图斯特拉是古代波斯的一个先知,创立了一个宗教

查拉图斯特拉这个波斯语的名字在希腊语里对应的是琐罗亚斯德,他创立的那个宗教在西方就叫作 “琐罗亚斯德教”,也被称为 “拜火教”。这种宗教曾经是波斯帝国的国教,在南北朝时期就传到了中国,被称为 “祆教”,或者 “火祆教”。

尼采为什么借用查拉图斯特拉德名字来写这本书

(1) 尼采德代言人 -> 尼采把自己看作先知,预示自己来带给人类思想文化的革命
(2) 批判时代的弊病 -> 诊断西方文化的危机(当时东方主义,人们对东方有好感,因此采用东方来对照)
(3) 开辟新的思想 -> 反对宗教的恶劣影响
尼采认为,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宗教虽然在东方,但是对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开创了西方人关注道德和关注来世的传统,而这正是尼采要重点反对的,因此他在著作中复活了查拉图斯特拉,让这位创始人去反对由他开创的宗教给世界带来的恶劣影响。

这是尼采所有作品里唯一一部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的,他记载了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和谈话,也记录了这位先知精神上的成长,读起来很有点 “成长小说” 的味道。

他都说了什么重要的事情?

上帝死了:揭示虚无主义的真相(骆驼)

尼采说上帝死了,并且是我们杀死了上帝,意思是随着自然科学、历史学、社会学、人类学、宗教学等等学科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上帝只不过是人类的发明,世界进入了一个世俗化的时代,或者用马克斯・韦伯(Maximilian Weber)的话说,世界被 “祛魅”(Disenchantment)了。而当人们意识到上帝只不过是人类的发明,没有真正的神圣性,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力量时,自然也就不再相信上帝了,这就相当于杀死了上帝。而且尼采认为,这个科学化和世俗化的进程看起来是不可逆转的,因此他会说,上帝彻底死了,“再也活不过来了”。

超人:克服虚无主义的智慧(狮子)

尼采高声向人们宣告:“所有的神都死了,现在我们要让超人活起来!”
尼采的 “超人” 学说非常有名,英语里的超人 superman 就是从翻译尼采的德文词 Übermensch 来的。

那尼采心目中的 “超人” 想要实现什么目标呢?他的目标只有一个,那就是尼采心目中一切生命体的本质:权力意志。在这里尼采受到了叔本华的影响,叔本华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 “生存意志”,也就是要活下去的意志。尼采接受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,但是反对叔本华说的生存意志,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才是更加根本的动机。一切生物,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,都以扩大或增加自己的力量作为生存的目标,这就是生命的意志本身。而那些强调谦卑、关注来世的哲学和宗教,都是对生命本身的否定。所以尼采的 “超人” 学说,就是让人关注身体、关注大地、关注今生,现实地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力量,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道德这种内在的要求,或者天国、来生之类虚幻的前景上。

理解了尼采的 “超人” 学说,我们也就可以理解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那个谜一般的副标题了。尼采为什么说这本书既是写给所有人的,又不是写给任何人的呢?说它 “为所有人而写”,是因为只要一个人能够听懂尼采的教导,走上自我超越的道路,这本书就是为他而写的,这是对每个人都成立的人生理想。说它 “不为任何人而写”,是因为尼采主张的这种自我超越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很难。

永恒轮回:拥抱永恒轮回的超人(小孩)

“永恒轮回” 带来了比 “上帝之死” 更大的虚无,给前面说的通过自我超越创造意义的学说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,把那个努力超越自己的 “超人” 重新推回到了虚无之中。认识到永恒轮回,让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也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精神危机。他整整三天不吃、不喝、不睡,也不跟人说话。

查拉图斯特拉精神上的最终成熟,正是通过这场精神危机实现的。经过长时间的思考,他转换了视角,把永恒轮回看作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接受了 “超人” 学说的试金石,因为真正的 “超人” 就是要坦然接受永恒轮回,甚至要热情拥抱这个可怕的真理,然后将它也一起克服掉。真正的 “超人” 明明知道整个世界是被决定的,一切都会重演,但是依然勇敢坚毅地生活下去,依然努力地超越自己,拥抱在每一个当下实现出来的美好,每一个当下展现出来的力量。这才是尼采心目中,人对虚无主义取得的最终胜利。

加缪的小说《西西弗斯的神话》。西西弗斯因为冒犯了诸神,被罚每天推一块大石头上山,他每次费尽力气把石头推山上之后,石头就会自己滚下来,然后西西弗斯就要再次把它推山上,周而复始。这个驴拉磨一样的工作看起来毫无意义,就像尼采说的永恒轮回。但是在加缪笔下,西西弗斯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荒谬,为自己赢得了意义,这正是尼采那里真正的 “超人” 所做的事情。

影响

在哲学方面,尼采被称为 “存在主义之前的存在主义者”,他对虚无主义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,启发了海德格尔、雅思贝尔斯、加缪这些存在主义者。进入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,尼采又在法国思想界掀起了第二波的浪潮,形成了一个所谓的 “法国尼采学派”,巴塔耶、福柯、德勒兹、德里达都是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的深度粉丝,他们从里面发展出了反本质主义、反理性主义、解构主义的思想。

在心理学方面,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三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、阿德勒和荣格都深受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的影响,荣格还在好几年里专门开课讲过这本书。他们看到了尼采对人类心理细致入微的观察,还有对人类心灵力量的肯定。

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更是惊人的,它被誉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“新艺术运动” 的 “圣经”。这本书里展现的革命精神,解放了人类心灵里面的隐秘力量,让艺术家们大胆地反对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,开启了象征主义、表现主义、意识流、蒙太奇等等一系列的文学艺术观念,诗人霍夫曼施塔尔、里尔克、叶芝,小说家托马斯・曼、黑塞、纪德、乔伊斯、普鲁斯特,剧作家布莱希特、萧伯纳,作曲家马勒和理查・施特劳斯都深受它的影响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理查・施特劳斯创作了题为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的交响诗,这部交响诗的开篇非常著名,用辉煌灿烂的音响表现了旭日东升,查拉图斯特拉离开自己的山洞,与太阳对话的场景,听起来让人有种灵魂飞升的震撼。这段音乐也被用在了很多影视作品里,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库布里克的电影《2001 太空漫游》了。